第五十一章汜水称帝
刘邦一直在想,给自己加封一个怎样的称号呢?
刘邦这人没有创新意识,也没有创造性!
刘邦注重经验教训!
刘邦的特长就是在继承中做放弃与选择!
刘邦之前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项羽。
秦始皇选择“皇帝”为自己的封号项羽选择“霸王”为自己的封号。
秦始皇为什么选择皇帝作为自己的封号,而项羽为什么选择霸王作为自己的封号呢?
秦始皇是开创性人物,认为自己非同一般,便选择皇帝作为自己的封号!
秦始皇是个开天劈天的人物,他统一天下,创建的一个新王朝,创建了中央集权制这个亘古未有的东西。
秦始皇这样一位开天辟地的人物,自然要给自己一个特定的称号,一个不曾有的称号!
秦始皇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完成国家统一之初,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秦始皇说:“天下安定了,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就无法显扬我的功业,传给后代。请商议帝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从前五帝的土地纵横各千里,外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区,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天子不能控制,现在您兴正义之师,讨伐四方残贼之人,平定了天下,在全国设置郡县,法令归于一统,这是亘古不曾有,五帝也比不上的。我们恭谨地跟博士们商议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
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它就按你们议论的办。”
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复古意识浓。项羽念念不忘春秋五霸时代。在推翻了秦王朝后,又将天下划分为十九块封给十九个诸侯王,将秦始皇统一的版图改变成了如和尚一般支离破碎的百衲衣。
项羽是凭武力称霸天下。项羽贪恋这个“霸”字,享受霸气,项羽意在恢复尊王攘夷的霸王时代,所以在“王”前面加“霸”,称霸王,以标榜自己独霸天下的霸气!
刘邦在“皇帝”与“霸王”这两个尊号中选择了“皇帝”,放弃了“霸王”这个尊号。刘邦讨厌霸王过于张扬,皇帝含蓄、尊贵,而且自己现在的处境与秦始皇当初刚刚建国时候所面临的处境相似。
刘邦这么想了,就想这么做!
怎样名正言顺地给自己加封皇帝这个尊号呢?
刘邦想起了当年沛县起义,被推举为沛公的情景。
当年,凭资历和人气,当选沛公的应该是萧何或曹参。但这两人患得患失,结果沛公就落到自己头上。
现在自己要做皇帝,谁也没有资格与自己比?但关键是得有人提议自己做皇帝,没有人提议,自己怎不能毛遂自荐,给自己封一个皇帝的尊号?
刘邦想:要想有人提议,得造舆论!
刘邦又想起张良,找来张良商议!
刘邦不想瞒张良,直接对张良说:“我现在是汉王,只是个项羽加封的诸侯王,与韩信、英布、彭越等没有区别,时间长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人羽翼丰满,会与我平起平坐。我得给自己加个封号,这个封号我想好了,就用皇帝。我再厚颜无耻也不能自己封自己为皇帝啊?”
张良说:“汉王,我也有如此想法,应把汉王与其他诸侯王区别开来,要显示汉王的尊贵,要使那些诸侯王敬畏,加封皇帝尊号很合适。要把这件事情办好,韩信合适,韩信刚刚改封为楚王,有疑义,也有怨气。现在让韩信带头去办这件事情,去做其他诸侯王的工作,做好舆论造势,这不但可以化解韩信的怨气,还会让韩信受宠若惊!”
刘邦说:“我们彼此心心相通,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我自己去做韩信的工作不合适,还得请将军操办!”
张良说:“与韩信的关系,我不如萧何。萧何当年月下追韩信,韩信才有今日的地位。让萧何去做韩信的工作,韩信肯定念及他们当年的交情,会接受萧何的建议,去做这件事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