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表送来5000石粮草,如今洛阳城中已经有10000石粮草储备。

这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来说,这个时代一石粮米相当于后世时的120斤,10000石粮草就相当于1200000斤粮草!

这个时代的人一天只吃两顿饭,因此粮食消耗也比后世少了许多。

再加上如今城中算上老弱也不过近7000人,按一人一天消耗2斤计算,城中一天消耗不过14000斤,一万石粮草也足够支撑三月个有余。

虽然如今城外流民人数不断增加,但随着日后剿匪所得以及其他诸侯朝奉,想必粮草问题不会再成为制约洛阳城发展的主要因素。

或许其他人会觉得以后数月时间都不会再为吃不饱肚子担心。

但刘协作为战略决策者,却时刻不能放松警惕,处处都要考虑到。

以前他是为自己而活,现在身上却肩负着近万人的性命前途,这种压力有时甚至让其夜不能寐。

有时他也想回到以前是一名小人物的日子,但历史从来都是戏剧性的,每个人在生命开始时就注定要去完成自己在这段历史进程中的特殊使命,根本无法拒绝。

他成了王座上的掌权者,出生在帝王家,要么灭亡别人,要么成为别人向上攀登的垫脚石,这一点从来到这个时代就已经注定。

……

杨安殿内。

刘协把玩着手上的一枚已经些许生锈的五铢,面无表情地听着身前的人禀告近日来洛阳城附近水渠修复情况。

半晌后他的目光落在有些诚惶诚恐的汇报人身上,这人年纪在三十左右,蓄着短须,气质儒雅。

不过此刻他在看向眼前这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年时,神色却有着掩饰不住的紧张局促。

刘协一边听他说,一边回忆着关于这人的信息。

此人名为柳晏,颍川人、举孝廉入仕,当初在董卓入洛阳前,他因为丁母忧回家守孝就辞了官,也算因祸得福未曾遭遇洛阳之难。

他在守孝过后由于听闻朝廷又迁都长安,恰逢洛阳遭遇变乱,所以就暂时没出来做官。

这些年过去,没想到朝廷又重新定都洛阳,所以这柳晏就又出来做官了。

当初他以前的官职就是户曹,负责祭祀农桑事,所以这回他出仕刘协干脆让他重归原职,另外由于最近城中忙着垦荒耕种所以就让他负责带人修缮水渠等水利设施。

“不必紧张,我还能吃了你是怎么?”

刘协看着柳晏一副惊弓之鸟的模样,有些无语道。

“遵命。”

柳晏嘴上领命,心里却是一阵七上八下,他重归洛阳不久,可这段时间关于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陛下的传闻却没少听。

听说眼前的这位天子,颇有高祖之风,行事果断狠辣,杀起人来更是眼睛都不眨。

再加上这些天,由于耕牛种子等物不足导致农事进展缓慢,他是真怕皇帝一句话让自己丢了脑袋。

好在这些天虽然田亩农事上没什么进展,但他总算带人疏通了一些水渠等物,不算一无所获,所以只能避重就轻汇报了。

就这样,柳晏先是将自己负责的事情向刘协汇报一番,随后又避重就轻地讲着水利设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