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官衙。

太守刘焉和诸葛亮再次坐上了公堂,衙役分列两旁,丁神捕列于衙役之首。

一剪梅戴着木枷,跪在地上,他的旁边站着被一剪梅窃去茶叶和人参的王老板。

刘焉一拍惊堂木:“大胆窃贼一剪梅,你可承认窃取了王老板的茶叶和人参?”

一剪梅向刘焉一磕头,再抬头说:“小人知罪,小人窃取了王老板的茶叶和人参,自己享受过一些,但不多,愿将剩余之物归还给王老板。”

刘焉又对王老板说:“王老板,你仔细清点本官所收缴的货物,看看到底是不是你被窃之物。”

公差把一袋茶叶和一袋人参放在王老板面前,王老板打开布袋口,分别清点了茶叶和人参,然后回答:“大人,这确实是小人贩运到幽州的出售之物。”

刘焉又吩咐公差:“将王老板所失之马匹和货物一并归还给他本人。”

然后转过说话口气,对王老板说:“你可以领取货物,随公差走了。”

两名公差扛起王老板的茶叶和人参,领着王老板走出公堂,在公堂外,把一袋茶叶和人参,驮在王老板的马背上,王老板牵着自己的老马,欢欢喜喜地走了。

公堂之内,刘焉继续审案,他看着驯服的一剪梅,说:“一剪梅,这是诸葛孔明第七次用计抓住你,你屡次不服,这次又不服,对不对?”

一剪梅匍匐于地,向诸葛亮连连磕头,抬起头,眼里蓄满了泪水,他哭泣着说:“孔明对我六擒六纵,如今是第七次擒获我,我怎能不心服口服?”

刘焉说:“一剪梅只是你的绰号,至于你的真名,你以前说你姓孔,名明,孔明到底是不是你的真名?”

一剪梅说:“请恕小人罪过,当初,小人扒窃了诸葛孔明的元宝,元宝上刻有孔明二字,孔明先生抓住我,说元宝是他的,小人只好谎称元宝是自己的,自己也姓孔,名明,与他同名,小人外号是一剪梅不假,真名叫梅剪。”

刘焉叨唠着一剪梅的真实姓名:“梅剪,梅剪,这名字倒很正经,可惜叫这名字的人不正经。”

梅剪说:“大人,小人行窃多年,请大人治罪。”

刘焉说:“让孔明先生来裁定你的归宿吧。”

诸葛亮望着梅剪,说:“梅剪,你终于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名字了,好,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梅剪说:“是小人父母给取的,小人往往在行窃之后,在被窃人家的墙上画上一剪梅花,江湖上人称一剪梅,小人渐渐忘却了真名,以一剪梅自称。”

诸葛亮说:“张乞儿是你的朋友,以行乞为生,你曾经将窃得的银两分一半给他,还曾潜入奸商家,将所窃银两,送给一家贫困户,不愧有侠盗之风。”

梅剪说:“孔明先生过奖了。”

诸葛亮说:“你行窃多年,但多是窃取为富不仁之家,而且能窃富济贫,实属难得,当今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如果你愿意归顺刘大人,帮刘大人缉拿盗贼,代罪立功,刘大人对你既往不咎,你可愿意?”

梅剪大喜,说:“小人愿意代罪立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