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个人想在三天之内织布七十匹,这在别人看来是痴人说梦,因为就算是最纯熟的女红,一天最多最多也就能织出两匹布而已。

不过在方寻看来,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既然纯手动不行,半自动不就好了?

那怎样才能制作出一台半自动的织布机?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就得了解织布机是怎么把一团团细线编织成布的。

以方寻所看到的织布机为例,织工先把线料一条条的缠绕在纺机尾端的木条上,然后再分别交叉绑到机前那两根木条。

织布时,织工用脚踩动机低的踏板,织布机前端的两根木条就会一根升到上面,一根降到下面,两排线就形成了一个<字形。

这时织工手持梭子从中穿过,然后用一块木板把梭子上的丝线推到尾端。

最后再踩一下踏板,上排线就会下降变成下排线,下排线上升变成了上排线,再穿梭子,循环往复,一匹布就织出来了。

简单来说就八个字,就是提综开口,穿经打纬。

再简单一点的,综、经、纬三个字就能把织布的过程说得明明白白。

那如何半自动?

方寻的打算是依靠各种齿轮组去实现。

做一个上下两面都开有孔的木箱,木箱中间是一个只有四分之一齿数的齿轮。

上下两孔再安装一排直齿,然后连接到织布机上。

这样一来,箱子中的齿轮转到左边就会带动左边的直齿,综就会做往上运动。

同理,齿轮转到右边,综就会做往下运动。

如此,织布机两排线的上下交错操作,就会被完美实现。

至于梭子的左右运动,那就要对织布机进行改良了。

首先在两排线交叉的中间,做一个可以左右行走的盒子。

在织布机的边沿立一个支柱,上面放上一团线料,再把线缠到盒子上,用盒子代替梭子。

然后在线排中间装一个只有纵线的网,通过纵线网的前后运动来代替直板的压线操作。

纺织的所有操作都实现自动化,最后只要在织布机边上做一个类似于健身房里面的那种自行车,当然,是木质的。

通过蹬三轮的方式把动力传送到织布机上,就可以实现半自动化织布机。

这个想法早在无名村方寻就想去实现了,而且无名村还有发动机,只要把马达制作出来就是全自动化了。

可惜的是竹纤维丝线韧性不足,没纺织成布之前拉扯几下就断了。

除非是无梭或者是喷气式织布机,否则实在经不起这么折腾。

这两者方寻当然是没那个实力制作出来的。

而王荣带回来的西域丝线就没这方面的困扰,在无名村柳宗佑给方寻看的时候,方寻就已经测试过了。

它韧性和麻纤维有得一拼,方寻扯了好几下都没能扯断。

在方寻的指导下,柳开河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就把柳家现有的织布机都进行了改装。

来柳城之前方寻原本是想带秦詹一起过来的,不过柳宗佑却拍着胸口保证,他家里的织布机都是他父亲自己动手做的。

别的木工活不敢说,但做织布机绝对专业。

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这并不是说反话,改装织布机的每个步骤实现起来都很容易,但要把所有步骤同步起来,那就没那么简单了。

一晚上的时间大多数都是方寻在计算和验证,真正留给柳开河的时间也就那么一两个时辰而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