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面面相觑的科研大佬们的注视下,王烨一边写一边说道:
“因为我没有实验条件。”
“所以很多东西,都是通过计算的出来的。”
“说实话,在昨天的实验之前,我根本不能确定这个东西究竟管不管用。”
“如果不是两位院长还有那么多教授相信我。”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居然能成功!
此时此刻,因为王烨书写的速度很快,那种感觉就像是小学生默写一到十的数字一样简单,同时他开始讲解了起来。
“磁力约束装置。”
“本质是力场的一种计算。”
“首先我们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带入杨-米尔斯理论方程。”
“那么......”
随着王烨的讲解,在场的院士、教授、老师们脸原本错愕和出乎预料的表情逐渐消失,凡是神色变的越来越凝重。
而就站在王烨旁边的吴老院士,眼中神采泛滥!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
整个房间里只有王烨讲解的声音,而现场的这些科研大佬们,有人表情已经从最初的投入,变成了麻木和自我怀疑。
甚至于在场不少人脑海中都在回荡着一个念头:
“究竟我是老师?”
“还是他是老师?”
至于那些端茶倒水的博士们,更是已经完全放弃了听讲,应该他们已经完全听不懂站在台的王烨究竟在说什么了!
而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首先在场的这些科研工作者们,并非所有人都是电磁学领域的顶级专家,比如航空院的那些老师们,所以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水平顶多算是优秀,但是并不突出。
其次王烨为了阐明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从根本讲解这些问题,涉及到了大量的数学计算过程。
而众所周知的。
在所有的自然学科里面,数学一直都是最基础、高深处也是最晦涩的学科,如果没有特殊的脑子,很多方程和计算根本无法理解。
正因为如此。
现场的不少教授和老师们、以及所有的博士生,才会越听越懵逼,直到满脸茫然!
事实。
关于吴老院士的那个问题,王烨完全可以随意解答,比如就说自己运气好,是碰巧设计出来的,那谁也无话可说。
毕竟搞科研这件事,运气本来就非常重要。
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试错,有人需要一万次实验的踩坑,才能遇到正确答案,而运气好的人,或许第一次实验,就是正确答案。
所以。
王烨之所以如此认真的从底层数学层面来进行解释,把过程搞得这么复杂,其实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
数学是理科的基础。
展现出自己非常高的数学能力,能让自己设计电磁脉冲弹的事情合理起来,并且也能提高诸多大佬们对自己的认知。
方便未来接手更多更大的军工科研项目。
第二个原因。
王烨确实想要给在场的这些老师们一课!
至于目的,并不是为了显摆,而是为了把系统给予自己的顶级科学知识,传播给这些为国铸剑的科学家们,成为未来他们工作时的有力工具!
毕竟在科研这个领域,只有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足够高,才能诞生出相对应的科研产物。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因为链式核反应理论的发现,才促使了原子弹的诞生、以及后续核电站的出现。
所以如果没有理论研究,那就不可能有科研产物!
正是因为如此。
所以王烨才选择从最基础的数学角度出发,从理论物理到实验物理,最后得到电磁脉冲弹的这么一个设计过程。
“天才!”
“这是真正的天才!”
“我算是服了!”
“哈哈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