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大殿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扶苏高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匈奴欲犯我边境,诸位爱卿有何良策?”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应以武力震慑匈奴;有人则支持主张先礼后兵。

一时间大臣也没个统一意见

这时,年轻的将领章邯站了出来,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陛下,臣有一计。我们可在边境加固防御工事,同时暗中集结精锐骑兵,若匈奴来犯,我们既能坚守城池,又能以骑兵突袭,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扶苏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章邯所言,甚合朕意。朕决定,一面派使者前往匈奴,争取和平解决;一面令蒙恬将军负责加固边境防御,暗中集结骑兵,以备不时之需。”

“陛下圣明!”群臣纷纷跪地领命。

散朝后,扶苏回到勤政殿,继续审阅关于边境防御的奏折。烛光摇曳,他的身影在墙壁上被拉得很长。不知过了多久,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靠在椅背上,思绪飘向远方。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小太监轻声说道:“陛下,国舅爷求见。”

“宣。”扶苏坐直身子,整理了一下衣冠。

项羽走进殿内,跪地行礼:“陛下,臣听闻匈奴欲犯境,愿率项氏子弟兵为陛下效力,保家卫国。”他的声音沉稳,眼神中透着忠诚。

扶苏看着他,心中一动。项氏一族在楚地根基深厚,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对边境防御无疑是一大助力。“项爱卿忠心可鉴,朕准了。”他微笑着说道,“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你先回去,静候朕的安排。”

“谢陛下!”项羽退下后,扶苏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项氏一族此举虽有忠心,但也可能有自己的考量。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利用好这股力量,成为了他亟待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里,咸阳城一片忙碌。使者带着国书前往匈奴,蒙恬在边境日夜操劳,加固防御工事,训练骑兵。项氏子弟兵也开始集结,准备随时奔赴战场。

而在朝堂之上,关于分封诸侯的争论再次掀起波澜。一些大臣认为,分封诸侯会削弱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的稳定;而另一些大臣则坚持当初的承诺,认为分封是安抚功臣的必要手段。

扶苏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群臣的争论。他知道,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大秦的未来。他的目光在群臣身上一一扫过,心中权衡着利弊。

“陛下,臣以为,分封诸侯之事,可缓不可急。”冯去疾站出来,打破了朝堂上的争论,“如今国家内忧外患,应先集中精力解决匈奴问题,待局势稳定后,再行分封之事,也可从长计议。”

扶苏听后,心中暗自点头。冯去疾所言,正合他意。他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右丞相所言极是。分封诸侯之事,暂且搁置。待匈奴问题解决后,朕自会与诸位爱卿商议。”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群臣纷纷跪地领命。

夜晚,扶苏独自一人来到咸阳宫的城楼上。他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中满是忧虑。匈奴的威胁、分封的难题、各方势力的平衡,每一件事都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但他知道,作为大秦的皇帝,他不能退缩,必须肩负起这天下的重任。

“陛下,夜深了,回宫歇息吧。”一个小太监小心翼翼地走上前,轻声说道。

扶苏回过头,看了看小太监,微微点头:“好,回宫。”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他知道,明天,又是新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几日后,出使匈奴的使者传回消息,匈奴单于态度强硬,毫无罢兵之意,朝堂气氛愈发紧张。扶苏紧急召集众臣,商讨应对之策。

“陛下,匈奴冥顽不灵,唯有一战!”大将军王贲再次请战,言辞激昂,他的胡须随着情绪微微颤动,眼神中满是渴望出征的坚毅。

“王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战争一旦开启,生灵涂炭,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御史大夫蒙毅忧心忡忡,眉头紧锁,拱手说道,“臣建议,可先派人截断匈奴的粮草补给线,削弱其战力,再寻机而动。”

朝堂之上,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就在这时,一位谋士从人群中走出,此人正是陈平。他身姿挺拔,风度翩翩,不慌不忙地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计。匈奴之所以屡屡进犯,无非是贪图我大秦的财物与土地。我们可佯装示弱,在边境摆出物资丰富却兵力薄弱的假象,引匈奴主力前来抢夺,然后以伏兵围而歼之。”

扶苏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陈卿之计,甚妙。但此计关键在于诱敌深入,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商议已定,扶苏即刻下令,命蒙恬依计行事。蒙恬领命后,火速奔赴边境,精心布置陷阱。他挑选精锐士兵埋伏在山谷两侧,又在边境城镇故意堆积大量物资,只等匈奴上钩。

与此同时,咸阳城内,项氏一族积极筹备出征事宜。项羽身披战甲,手持长枪,在练兵场上不断演练,他的身姿矫健,气势非凡,引得士兵们阵阵喝彩。虞姬在一旁静静观看,眼中满是关切与爱意。

“羽哥,此去边境,你一定要平安归来。”虞姬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

项羽转过头,看着虞姬,眼中满是温柔:“虞儿放心,我定会凯旋而归,回来就娶你。”

几日后,匈奴单于果然中计,亲率大军前来抢夺物资。当他们进入秦军的包围圈时,蒙恬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天。匈奴军队顿时陷入混乱,被秦军杀得节节败退。

“不好,我们中埋伏了!”匈奴单于惊慌失措,连忙下令撤退。但此时退路已被截断,他们陷入了绝境。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匈奴军队损失惨重,单于被迫求和。蒙恬将消息传回咸阳,朝堂上下一片欢腾。

“陛下圣明,此战大获全胜,匈奴短时间内不敢再犯我边境!”大臣们纷纷跪地祝贺。

扶苏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都是诸位爱卿和将士们的功劳。此次胜利,来之不易,朕定当论功行赏。”

然而,就在众人欢庆之时,南方传来消息,百越之地发生叛乱,当地部落联合起来,企图脱离大秦的统治。

“百越叛乱,不可小觑。”扶苏神色凝重,“朕决定,派王贲将军率大军南下平叛。”

王贲领命出征,扶苏又开始着手处理国内事务。他深知,经过这一系列的动荡,大秦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于是,他下令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大力发展经济。

在朝堂之上,扶苏也开始着手整顿吏治。他选拔了一批清正廉洁、有才能的官员,替换那些贪污腐败、无能之辈。一时间,朝堂风气焕然一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秦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百姓们安居乐业,商业贸易日益繁荣,咸阳城再次成为了繁华的中心。

而项羽和虞姬的婚礼也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举行。扶苏亲自担任证婚人,他看着这对新人,心中感慨万千。

“今日,朕见证你们结为夫妻,愿你们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扶苏微笑着说道。

“谢陛下!”项羽和虞姬跪地谢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婚礼结束后,项羽找到扶苏,单膝跪地:“陛下,末将愿为大秦继续效力,恳请陛下给末将一个机会。”

扶苏看着他,眼中满是信任:“好,朕命你为骠骑将军,负责训练骑兵,日后若有战事,朕定当派你出征。”

“谢陛下!”项羽领命而去,心中充满了斗志。

扶苏望着项羽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大秦能在这一片祥和中继续繁荣昌盛,永享太平。

项羽受命后,全身心投入骑兵训练。咸阳城外的校场上,每日都能听见他激昂的号令声。

他亲自挑选良驹,从各地招募擅长骑射的勇士,精心打磨这支骑兵队伍。

烈日下,他与士兵们一同挥汗如雨,耐心指导每一个骑射动作;月色中,他还在研究战术,制定训练计划,力求将这支骑兵打造成大秦的精锐之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