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同志,误会误会,您看……”

“少废话,不叫经理是吗?

那就再见,等统战和外事部门来找你吧!”

还真不是陈石仔吹牛,91年,像他这样在外工作的人员,每次进出关口,都必须接受相关问询。

他在过关的时候,还向有关部门咨询过年画的事情,只不过这事人家觉得太小,让他自己酌情处理。

店里五人大眼瞪小眼的愣了片刻,分头男终于忍不住拔腿朝后院跑去。

剩下四人战战兢兢地缩在柜台边,一句话都不敢说。

等了大约两三分钟,人还没到,声音先传了过来。

“陈同志,怠慢了,怠慢了……”

话音未落,一个同样分头的中年男人冲了进来,边走双手边朝陈石仔伸了过来。

“陈同志,我向你道歉,是我们工作没做好,回头就让他们做深刻的检讨。

你们几个,站好,给陈同志鞠躬道歉,立刻,马上!”

几人慌忙站成一排,鞠躬,还整齐说了声“对不起”!

完事小眼镜才双手拿着证件,讪笑着递给陈石仔。

“来来来,咱们去后院聊。”

经理一边双手紧紧握着陈石仔的手摇晃,一边又对一个大姐吼到。

“张丽,陈同志要的东西你们都办好了没有?

赶紧准备好送到我办公室,但凡出了一点纰漏,我唯你们几个是问。”

说完硬拽着陈石仔就往后院去。

自罚三杯嘛,这操作很普通。

到了经理室,一通散烟布茶,陈石仔把情况跟经理说了一遍。

“于经理,不仅我们航运公司的同胞有需要。

你看,我们的货轮长年往返南北美洲,就比如下一趟要去旧金山。

旧金山你知道吧?”

陈石仔是存了小心思的,这次糊里糊涂的把叨乐都换了。

既然决定还在乐坛混饭吃,吉他和电子琴就不能少。

一把稍好些的吉他,三四百叨乐很正常,电子琴也是如此。

旧金山是北美第二大华人聚居地,据说有二三十万人。

过去卖几张年画,不过分吧?

“啊……知道,嗯,知道,您继续。”

看表情就知道经理不知道旧金山。

“我船上的领导,家里以前是老京城人,很多亲戚朋友都在国外。

他们都希望春节能贴几张祖国的年画,思乡之情您能理解吧?”

“理解理解,完全能理解。”

陈石仔接着语重心长的说道:“都是几十年没回来过的老人,都盼着我能带点好东西过去。

好些人点名要那几家的年画呢!是识货的。”

其实要不是客车上的大哥介绍,陈石仔根本不知道什么几家年画社。

“哟,在那边还惦记这些个的,当年怕都是大户人家呢!”

这么一说,经理的紧张劲儿终于散了。

“这我就不懂了,反正都杨柳青杨柳青的说着。

要不是路上有个朋友指点,我还真就去那个镇子了。”

事情说开,陈石仔也不是真来闹事的,两人就从年画聊了起来。

经理不是白当的,对于年画的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倒也让人听的兴致盎然。

正聊的兴起,两个人影在门外蹑手蹑脚的晃悠。

“都办好了,还不快拿进来?”

刚才还和陈石仔有说有笑的经理神色一肃,对着门外喊到。

两人陪着笑脸小心翼翼的走进来,一人抱着一堆圆桶状的物件。

“经理,陈同志,一共324张,咱们装了16卷。”

那个叫做张丽的大姐边说边把纸筒放在茶几上。

陈石仔随手拿过一个纸筒,硬壳纸糊的,上面还贴着一张纸条。

每桶里面装着什么名称的年画,分别有几张,都写的清清楚楚。

“啊呀,太感谢了,本来还发愁要怎么带这些年画呢!

感谢,感谢!

于经理,您店里想的真周到啊!”

虽然嘴上说着感谢,但陈石仔其实挺发愁的。

16个纸筒不仅体积不小,分量看起来也很不轻。

麻烦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