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甲首三千求首订!

事实上,杨条一直很忐忑。

虽然他与赵统一并派了四百轻骑在街亭以西的陇氐大道与主要小道上隔绝了山路,阻止并劫杀来自天水与出自街亭的信使。

但是陇氐道两旁的丘山实在过于平坦,随处可以奔马,不可能完全实现隔绝交通。

若是天水方向奔来数十骑沿丘山逃到街亭城下,或是街亭出去送信探路的使者逃回街亭,又或是真正的武都白马羌王杨千万真的率几百精骑来援街亭。

那么他们这千余羌勇骗入街亭的可能性瞬间消失。

然而不知为何,被他布在街亭以西的数百精骑与千余羌勇竟是连一名来自天水的使者都未曾见过。

以至于他开始怀疑,是不是那魏国的天使不小心坠马摔死了,而魏将张郃与郭淮两人又完全不曾料想街亭可能有失。

否则的话,天水方向何以一点动静也无?

又或者说,是天水那边突然出了什么剧变,使得天水守军根本无暇派出使者援护街亭?

真若如此,能是什么剧变?

丞相大军突至?

天水郡县再反?

但无论如何,他成功带着千余甲士进了街亭。

一开始他想,那张郃之子大概会在他领羌勇上城前,把他的羌勇混杂在魏人兵士之间,以此来对他的羌勇形成控制。

事实上没有。

一开始他又想,那张郃之子大概会让他的羌勇去其他城墙把守,然后以各种理由把他单独扣留身边,以此来隔绝他与手下羌勇的联系。

事实上也没有。

这实在让他有些恍惚,不知是这群魏人不够警惕,还是自己与赵统等人的演技实在太好,又或自己的苦肉计实在够真,而那位大汉天子的谋划又实在天衣无缝。

看向左臂那道皮肉翻卷仍未包扎的,那位立在城头,一直等待汉人大军出现的羌酋,心中开始期待与那位竟将大事托付给他的大汉天子相见。

可又惶恐。

百年羌乱,何曾听说过大汉天子接见羌酋?

“羌王,他们来了。”张郃之子略显茫然。

东方十余里外的视线尽头,缓缓出现一条填满了陇道的黑线,向这座街亭城延伸而来。

能不茫然?

其人虽是名将之子,却是那位名将临阵降了大魏太祖被赐下新妻后生的新子。

如今二十出头,一直在邺城洛阳当质子,这是初次从征,因那位右将军任人唯贤而无奈在后方当督军粮执法,却没想到最后竟沦落到与一群贪暴的羌人共守孤城。

谨慎可以是天生的,知晓关中大败后迅速稳定军心的名将气度也可以硬装,此刻组织羌魏将士分配防务鼓舞士气的临危不乱也可以强撑。

但当眼下即将两军对阵攻防,没经验就是没经验。

而到了此刻,他又如何还不明白天水必是出现了巨变。

否则不可能天使去了三日而一道消息都未传来,这种时候,跑死几匹马都是应该的且必须的。

于是当那羌王率羌勇进城之后,他一阵后怕。

若因他的过分谨慎而使郭使君请来的最后一支援军弃街亭而去,那他就是大魏的千古罪人,纵一死犹不能谢罪。

因为千余羌勇一起守在城头,原本略显捉襟见肘的守城兵力恰好能铺满城墙还有预备。

东西南北四方各有六百守卒。

城中空地则有八百以为预备。

每名弓箭手配备了两百箭矢。

或木制或铁制的大盾,供士兵在城墙垛口防御敌方射箭。

民夫辅卒在墙梯下待命,彼处提前堆积了大量的擂石与滚木。

当前部汉军距离街亭城只有二三里时终于停下,开始竖起旗帜,安营扎寨。

城中,上百瓮沸水、热油,以及散发出阵阵恶臭的“金汁”此刻开始滚滚冒泡。

一个时辰过去,落日。

街亭城东的空地上,看起来大概两千多的汉军披甲以待。

他们身后,民夫辅卒仍在进行土木作业,挖壕沟,立营寨。

“看来今日打不起来啊。”羌王颇有些百无聊赖。

杨条、张雄、都尉三人尽皆立于东面城楼,大概为了互信,几人都没随身带武器。

各自领几名亲卫护在一旁。

“话说俺虽没守过城,但想来他们长途奔袭,定然疲累,何不趁此时机出城相攻?”

“羌王有所不知,咱们街亭城守军实在太少。”那李都尉一阵无奈。

“若是想出城相攻,咱们就要在城门附近提前立寨掩护视野,并多设寨门,以便迅速出兵,不给蜀寇反应的时间。

“但想提前立寨相守,营寨没有一千以上甲士,又如何能挡得住对方强攻?

“对方有一两千甲士在前防备,本就不是袭营的时机。

“再加上咱们守军本就捉襟见肘,若是也派一两千冲上前去,谁来守城?

“而若是派得少了,又岂非羊入虎口?”

如果兵力足够,那么在城下提前立寨,趁敌方长途跋涉又立足未稳时出去袭扰,是很容易获得些战果的。

但现在街亭的任务是尽可能保留实力,固守待援。

“那咱们就只能等他们来攻?”杨条问道。

李都尉无奈一叹:“如今只能期待他们来不及建寨围城,右将军便从天水便派来援军,否则的话,咱们便只有固守一途。”

羌王似有疑问:“建寨围城是怎么个围法?直接把城四面围住?”

李都尉心里暗道这羌人根本没有军事常识,脸上表情却是热情:

“蜀寇若欲围城,仅仅四面合围哪里足够?

“需要十几乃至几十营寨形成多重包围圈,最外围营寨可能距咱们这街亭城十几里,以阻止天水来援。

“不过羌王莫须惧他,有羌王千余羌勇甲士共守,街亭准备又还算充分,守两个月绝不成问题!

“当年来歙可是两千人在此挡住了四五万大军大半年!”

羌王没来时,这李都尉只道自己又不是来歙,想要退走。

而这羌王昨夜大胜一场夺来许多蜀寇甲胄,又来共守,城中士气可谓一振,李都尉又开始觉得,自己为何不能是来歙?

羌王又问:“那汉…那蜀寇既然是来围城的,又为何今日只在东面傍山扎寨?”

“他们远道而来,自然要集中力量先立一营,再从容去立另一营的,除非他们五六万大军加四五万辅卒,否则如何敢一日围城?”李姓都尉有些无语,羌人果然没打过什么大仗。

张雄忽然发现了什么:“李都尉,我怎么看蜀寇后面所立营寨似乎有些缺了章法?”

李都尉闻言一怔。

再扭头仔细望去,约摸几个呼吸功夫环顾一圈,赫然发现城下蜀军所立营寨,除了离街亭最近的二三十落外,更远处的营盘确实略显凌乱,不像一支精锐所为。

“这是知晓咱们城中兵少,所以欲诱咱们出城相攻?”李都尉有些吃不准了,“还是说,这支蜀寇不过是虚张声势,实际上大部分都由辅卒民夫组成?”

城外。

冯虎、傅佥、关兴、赵统四名校尉齐聚汉军营盘前,朝那座本应由马谡把守的街亭望去。

赵统远远望见了立于城头身形异常高大的羌王杨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