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半掩的窗帘洒在教室的讲台上,给这个即将开始的方法论讨论增添了几分庄重。教室里,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坐着,脸上带着对即将展开讨论的期待。教室的一角,一位身材修长、面容冷峻的女性静静地坐着,她便是尼基塔。尽管她的身世和经历与这里格格不入,但她那深邃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这场讨论的重视。

林老师缓缓走上讲台,他的身形略显发福,但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轻轻咳了一声,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

“今天早上我们来进行方法论的对话。”林老师的声音沉稳有力,仿佛能穿透每一个人的心灵,“这个学期我花了不少时间和大家谈方法论,有必要在学期末系统性地回顾一下我们讨论过的问题。”

盛柳刚,一个戴着眼镜、面容清秀的男生,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坐直了身子,准备聆听林老师的深入阐述。

“何谓经济学方法论?”林老师环视了一圈教室,缓缓开口,“现在我们谈经济学方法论时,往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论证经济学理论正确的某种原则,如现代经济学中广泛流行的实证主义;广义上则包含着什么是科学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创新的方法论。”

说到这里,林老师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了尼基塔的身上。他似乎能从这位神秘女性的眼神中读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坚定和执着。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林老师继续说道,“我先介绍一下我所谈的方法论包括哪些方面。应该是你谈的几个方面都包括,但我自己最侧重的是怎样进行经济学的理论运用和理论创新。”

盛柳刚闻言,立刻举手提问:“林老师,那您在方法论上为何如此侧重理论运用和创新呢?”

林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预料。“理论是用来解释现象的一套简单逻辑体系,”他缓缓说道,“学习经济学和研究经济学理论的目的是了解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作为后来者,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多读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

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但是,”他加重了语气,“任何理论都不是真理本身。而且,对于一个现象,经常会有好几个似乎都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但可能相互矛盾的理论存在。”

说着,林老师在示意图上添了几笔,形成了几个交织的圆圈,象征着不同的理论。“所以,在了解我们的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时,我们必须知道怎样对待现有的理论,知道如何取舍,才不会成为现有理论的奴隶。”

尼基塔静静地听着,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她想起了自己在“Division”的日子,那些被严格训练、被操控的命运。她深知,无论是战斗还是经济学研究,都需要有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同时,”林老师继续说道,“当现有理论不能解释我们社会上存在的现象时,我们还应该有能力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解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对社会进步、对经济学科的理论发展有贡献的经济学家。”

他转过身来,目光再次扫过整个教室。“所以,我在方法论上侧重于经济学理论的接受、摒弃和创新的方法与原则的探讨。”

盛柳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仿佛看到了经济学研究的一片新天地。他忍不住再次提问:“林老师,那您觉得方法论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尤其是对于研究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国家的经济现象来说,超越一些理论上的争议,强调方法论,是否有类似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的意义?”

林老师闻言,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他走到窗边,拉开了窗帘,让更多的阳光洒进教室。“盛柳刚同学的问题很有深度。”他说道,“方法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

他指了指窗外的校园,“你们看,这个校园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栋建筑,都是前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而经济学方法论,就是我们用来理解和创造这些财富的工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